好的~自從產後第五天石頭奶的出現,
讓米夏不得不開始面對苦哈哈的奶媽人生
初期到現在使用的配備經驗,在這篇分享給大家
*工具1號=雙手,傳說中的印度擠奶法(C字手)
*使用時機=初期或石頭奶
在奶量不多,或是有點塞的狀態下,是最好的工具
手呈C字,先由乳暈處按,再慢慢往外擴散
為什麼要先從乳暈開始呢?
因為乳腺最粗的地方,就在乳暈
這也是為什麼親餵時,要寶寶含住整個乳暈
乳頭處的乳腺寬度若像一般吸管
那乳暈的乳腺寬度就像珍珠奶茶吸管
So~正式手擠奶時,先把乳暈處四周360度按開疏通
再往外擠奶時,乳汁就能很順暢的排出
按壓時搭配按摩油,才不會磨傷肌膚
若手上臨時沒有油,塗母奶也是個好辦法
若不小心塞奶了,千萬不要亂擠亂按
務必找專業通乳師協助
思庭產後泌乳諮詢-新北板橋(連結)
傳說中的無痛通乳
該機構的人員都是專業醫療人員,不是坊間通乳師
*工具2號=AVENT手動擠奶器
*使用時機=初期或石頭奶排除後
手擠是件苦差事,
除非你是天才通乳師
不然擠到最後絕對是手廢掉
手動擠奶器是稍微解放雙手的好夥伴
米夏用的是AVENT手動擠奶器
所有的配備皆可拆除,以方便清洗
操作容易,喇叭罩住乳房一直壓即可
其實按久了手也會痠,
但和手擠比起來,算是好太多了~
不過實際使用後,感覺瓶蓋設計不好
有時候不小心裝多一點時
傾斜拿時奶很容易從瓶蓋間滲出
(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使用的問題)
產品(連結)
工具3號:Haakaa第二代真空吸力小花集乳器
使用時機=初期~有噴射反映皆可
這可是完全解放雙手的好配備
只要真空吸住,奶就會全部滴在裡面
半夜想睡覺時,一邊用手動擠奶器一邊用小花
兩邊一起集乳可是省時不少
二代和一代的差別,在於底座設計
二代底座有吸盤,放在桌上一壓就不用擔心打翻
米夏沒再添購塞住洞口的小花
因為每次擠完就直接倒入母奶袋
教學影片(連結)
工具4號=貝瑞克6電動擠乳器
使用時機=手擠有”噴射反映”時
這台機器很重(1.8KG),不適合外出攜帶
米夏都放在家裡常規使用
只能調整吸力大小,無法調整頻率
基本就是粗勇的戰車,暴力式擠奶相當適合,
(注意:調太強奶頭會被吸到很痛)
做工時引擎聲滿大的
喇叭頭建議買兩組,
因為追奶時你絕對不會想擠一次一直洗
BTW,電動擠奶器單邊一次最多15分(或奶軟)即可
過多了奶會爛掉!
另外,喇叭罩的部分似乎有大小之分
SIZE不合時,真空吸引時就會有影響
所媽媽們購買前,可詢問店員
或者找朋友借來罩看看喔
工具5號=ARDO安朵Calypso可利哺電動單邊吸乳器
使用時機=手擠有”噴射反映”時
這款瑞士製的擠奶器
真空吸力和頻率各有8檔
可依照媽媽的忍受度調整變換
吸力頻率變換下,比較容易有噴射反映
擠奶的效率滿高的,力道也"溫柔"很多
看著N道"奶柱"齊發,真是滿暢快的XD
引擎聲比起貝7小很多
除了插電外,也可放電池外出攜帶
這台米夏放在公司,搭配小花一起使用
(畢竟限時30分擠奶要有效率啊)
產品簡介(連結)
產品使用影片(連結)
工具6號=嬰兒一枚
使用時機=Anytime Anywhere
寶寶天生就是通乳小高手
偶而遇到塞奶時,
米夏怎麼手擠+電動擠都不通時
只要把寶寶抓來吸個3~5分鐘
石頭奶不誇張立馬軟腳
塞奶硬塊也是立馬消失(現省3000通乳費)
親餵的好處是,不用洗奶瓶不用買配備
不用溫奶立刻能讓寶寶閉嘴
但身為職場媽媽,還是需要擠奶器+瓶餵的
下班、假日或塞奶時,再偶而親餵一下培養感情
其他耗材
溢乳墊與母奶袋
很幸運的是,回歸職場後米夏的奶不會叉叉滴
(除了兒子們大哭時才會引發奶陣滴滴滴)
所以溢乳墊這個耗材,PASS省一筆
母奶袋的話,倒是不用買的太高級
只要衛生合格,ml數符合自己奶量即可
畢竟積少成多也是一筆錢
(一天用個5-6pcs*一年要多少啊)
若要選購的話,建議買有裁切壓線設計的母奶袋
就算沒有剪刀在身邊,隨時可撕得乾淨俐落
奶媽人生的工具大概就是這樣啦!
希望各位媽媽都擠奶順暢